只求「像個人」一樣的活著 看別人的新聞,移情很容易,看自己或親朋好友的新聞,我們如何能移情得那般自然呢?「不能沒有你」裡,單親爸爸的好友,在街頭商店裡,看到一堆人擠在電視直播新聞前,嚷著要電視裡的父女跳啊快跳啊的不耐時,憤而罵出三字經,一衝而上,與人打成一團。那場景,無疑是新聞事件當事人在弱勢處境上,最悲壯的一記反擊,「幹,那是我的親人朋友欸」! 一定程度上,我知道自己對新聞媒體的某種批評,不免陷入虛無主義的循環:「不然,你能怎樣呢」。 我們也許不能怎樣。不過,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往往是在一個接一個不相信不能怎樣的「唐吉訶德式」的努力下,完成了很多動人的改革。 台灣電影走進二十一世紀,在不景氣衝擊與強勢好萊塢的壓境下,最難能可貴的,是一條清晰的人道主義關懷,始終被維繫著。 彷彿一條小溪,涓涓細流,聲勢不大,卻不會死絕。一代接一代的,我看到了戴立忍這條小溪。亦如同一條野徑,篳路藍縷的開山者,不愁沒有後繼者前仆後繼,我也看到了戴立忍電影中承續上世紀八零年代新電影的遺緒。 邊緣者的故事,小人物的悲壯,這條寫實主義的老樹,從來不愁沒有新芽、綠葉的崛起,核心關鍵在「小人物的理直氣壯」太吸引人。主流價值再怎麼輕忽,世俗標準再怎麼踐踏,小人物以最質樸、最簡約的形式,提出的,都是最直接的訴求,「為什麼不讓我們『像個人』一樣的活著!」 中產階級拘謹的美學,容易溺陷「活著很累」,小人物的簡單思維,卻只是「再累,也請讓我們活著!」,只要,真的很簡單,只要讓我們跟相愛的人在一起,就足夠了。
2009年8月31日 星期一
不能沒有你
只求「像個人」一樣的活著 看別人的新聞,移情很容易,看自己或親朋好友的新聞,我們如何能移情得那般自然呢?「不能沒有你」裡,單親爸爸的好友,在街頭商店裡,看到一堆人擠在電視直播新聞前,嚷著要電視裡的父女跳啊快跳啊的不耐時,憤而罵出三字經,一衝而上,與人打成一團。那場景,無疑是新聞事件當事人在弱勢處境上,最悲壯的一記反擊,「幹,那是我的親人朋友欸」! 一定程度上,我知道自己對新聞媒體的某種批評,不免陷入虛無主義的循環:「不然,你能怎樣呢」。 我們也許不能怎樣。不過,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往往是在一個接一個不相信不能怎樣的「唐吉訶德式」的努力下,完成了很多動人的改革。 台灣電影走進二十一世紀,在不景氣衝擊與強勢好萊塢的壓境下,最難能可貴的,是一條清晰的人道主義關懷,始終被維繫著。 彷彿一條小溪,涓涓細流,聲勢不大,卻不會死絕。一代接一代的,我看到了戴立忍這條小溪。亦如同一條野徑,篳路藍縷的開山者,不愁沒有後繼者前仆後繼,我也看到了戴立忍電影中承續上世紀八零年代新電影的遺緒。 邊緣者的故事,小人物的悲壯,這條寫實主義的老樹,從來不愁沒有新芽、綠葉的崛起,核心關鍵在「小人物的理直氣壯」太吸引人。主流價值再怎麼輕忽,世俗標準再怎麼踐踏,小人物以最質樸、最簡約的形式,提出的,都是最直接的訴求,「為什麼不讓我們『像個人』一樣的活著!」 中產階級拘謹的美學,容易溺陷「活著很累」,小人物的簡單思維,卻只是「再累,也請讓我們活著!」,只要,真的很簡單,只要讓我們跟相愛的人在一起,就足夠了。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