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27日 星期日

經過

經過了手 茶杯就留下了指紋
誰能說一切從不曾發生
我緊緊抱過 也深深有過某一段人生
別人怎麼懂 那所有的曲折
經過眼睛 時間就留下了風景
我記得手裡有誰的溫馨
當我的淚水 和你的安慰
有過了交會 昨天的一切 會放在心裡 變成了滋味
我想感謝 曾經在我生命中的某一天
我們經過了彼此的身邊 那一瞬間
所有喜悲不再是單獨的上演
因為你在生命中的某一天
帶著愛經過了我的空間 就算擦肩 那一片藍天 已豐富我的視線


經過眼睛 時間就留下了風景
我記得手裡有誰的溫馨
當我的淚水 和你的安慰
有過了交會 昨天的一切 會放在心裡 變成了滋味
我想感謝 曾經在我生命中的某一天
我們經過了彼此的身邊 那一瞬間
所有喜悲不再是單獨的上演
因為你在生命中的某一天
帶著愛經過了我的空間 就算擦肩 那一片藍天 已豐富我的視線

2009年9月22日 星期二

給奶奶的一封信





2009年9月18日 星期五

蔣奶奶生平


蔣奶奶生平

首先先跟神父您道歉,我沒想過這輩子會有機會寫到我自己奶奶的生平,希望對於您主持告別彌撒有幫助。

民國14年的炎夏,江南一戶商賈家中出生了一位女嬰,排行老么自幼深受家人的寵愛,從小熟讀四書五經,但父親於其年幼時過世,家中頓時失去支柱,蔣母慈祥與堅毅持家的態度將蔣家的孩子一一的拉拔長大,由奶奶口中得知從小其母親從未讓孩子一餐沒飯吃,自此可得知奶奶這幾十年來持家的態度與精神,應該是受到其母親的教誨。

奶奶於民國38年與爺爺隨部隊來台灣,因當時時局不穩,台灣也無一時準備好安置大量因戰爭而移民的軍隊,四處為家奔波,帶著年幼的孩子,但他從未說過苦,一點一滴將孩子拉拔長大,經過了一段時間終落腳屏東,先是勝利路的眷村進而遷至礦協新村。村子裡如同台灣多數眷村中的空間氛圍,將中國大陸各省的鄉音與生活食物特色帶進了這個大空間小社會中,其實當時的局勢使台灣當地人也與外省族群有對立的情況產生,眷村反而是彼此相互取軟的一個空間,而陸氏一族就是再如此的空間中成長的。而其中最具靈魂人物者就是奶奶。

當時軍人的薪資所得不高,但一路走來從父執輩到孫子輩,奶奶都讓我們無後顧之憂的情況下成長,奶奶平常訓誡的話不多,但他的身教反而深深的影響了大家。今日進到爺爺奶奶房間可以感受每個物品都有他的故事,就可發現奶奶平時如何的勤儉,一把選舉用的扇子、一個裝藥的罐子、一隻鍋鏟、一個火爐上頭都烙下奶奶使用數十載的痕跡,院子裡花盆中鄰居因菜太密丟掉的菜,都一棵棵出現再奶奶的花盆中,長大後甚至比鄰居的菜還好。

陸家的孫子輩大都有共同的回憶,就是到礦協後頭的介壽國中拿著校園中的垃圾筒蓋子當飛盤,每年也會在毛豆收成後再附近的田裡撿拾農夫漏掉毛豆,但經過他的巧手就是毛豆炒碎肉,過年的早上大伙稀稀落落的起床,但起床後的早餐全家人最愛吃的是奶奶醃製的醬菜,但那些菜都是去市場撿拾菜商不要得剩菜,老家裡小小地花園中種滿了各樣的花草,多數的花草都是奶奶於眷村中找回來的,小小地菜園裡也觀察得出奶奶對因多事情的用心,我不知道該如何描述這一位偉大的女性,但陸家的後代再社會上都積極努力的奮鬥,都是因為有她。

2009年9月14日 星期一

今年的初一所寫的一篇文


去年一整年家人經歷了許多
大家也調適了許久吧
至少我是這樣的
奶奶瘦小的身軀 一路的拉拔我們長大
每每聽到他過去如何的來到台灣
如何在台灣因大時代的因素而遷徙
雖然聽過了n次
但我還是喜歡坐在一旁聽她細數著過去
他很瘦小 但他擁有無比力量
因為他年輕時獨自帶著我父執輩在台灣各地跟隨著我爺爺的部隊奔波
跟總跟我說那時根本不知道累
其實他總是不願把自己的壓力與疲憊讓晚輩看見
小時候總圍繞在他身旁 喜歡讓她摸我的頭
每次她總會說 你頭髮好多歐 好粗歐
他就是用那小小的手 把我們帶大的
我從小到大好像很少看到她有疲態
但今年看到了
可見他今年身心承受了多少 他沒遇過的壓力
壓在那小小的身軀
這一年裡
從擔心到放平常心用心的陪伴
身為晚輩的我 都看到大家的努力
今年我們繼續的為奶奶加油

2009年9月10日 星期四

線條的美感

線條的美感




這個標題好像太過老套點

最近不知為何

又重新的注意到線條這個元素

也許是托上一個室設的案子的原因吧

再加上上個月底去了花蓮一趟

走訪了縱谷中段一些小村落

看到了些還不錯得設計元素

向上頭這兩張圖

一張是 阿美族 集會所裡 的藤編壁

透過藤編的中界媒材光線顯得更有吸引力

一張是 阿美族 傳統的捕魚設施

這個構造組合體 也是將大小不同的線條組構出來的

有趣吧

也許我們會在哪個案子裡作些實驗

大家拭目以待囉


luke

2009年9月3日 星期四

再續榕樹下


有來過台東喜歡吃米台目的朋友們
依稀都知道一個只要開幕就大排長龍的路邊麵店
孩童時期有位長輩就常年在這大大地榕樹下 賣著肉粽
由於這個地點位於台東市的中心點,周遭多是市場、冰廠等空間
從日治時期就是山海貨產的交易地

步行至此空氣中總會夾雜著 各路產品的味道
聲音總會有許許多多的層次
有運輸的、叫賣的、寄貨的等等

而今日集散地的身份日漸的褪去
但昔日的紋理還存在著
老樹逝去 但精神永在
樹下的攤販們還是辛勤的生活著
而這些生活的行為 汗水
也是維繫台東平原新舊人們昔日記憶的場所

我們有幸接到榕樹下米台目的新址
雖說設計的過程 非常非常的趕
但能接觸如此對台東市民而言重要的老店
對我們歸鄉學子們 是無法言語的興奮

新址位於老店後方10幾米處
也是一間老房子由建材推估約為日治初期之建物
屋況非常差 多為後期人們添加修改所造成的
由於工期與預算的因素
我們多是點綴式的設計
對我們而言也是一項挑戰
過程中需要謝謝
黃大哥一家人
莊老闆的工團 有許多位都是看著我成長的長輩們
以及雨耕的團隊 因為我常常不再台東 多虧他們幫忙照顧工地
但我好多設計都被改了 哈哈哈
 
Template by: TIMLACO.V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