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的檔案室咖啡,是那晚在素素家看到明信片後,好奇詢問素素才知道的新開咖啡館,
也謝謝素素的引薦,讓我們認識咖啡館的主人-雨耕聯合設計及陸俊元大哥,
這一群設計事務所成員一開始租下台糖荒廢已久的倉庫,其實只是做為下班後的聚會場所,
後來決定開放這個空間讓更多人知道,以咖啡館做為台東人與台糖的媒介,讓更多人知道這個舊糖廠園區,
讓我們佩服的是,他們不僅僅只是從事設計工作,在工作之餘不斷的為台東出心力,
採訪當晚,應該是大家開心過新年的時候,一邊聽陸大哥說著這間咖啡館與台糖百年倉庫的故事,
還不時聽到設計事務所成員正在討論建立老教堂資料的計畫,台東的很多部落與社區都是伴隨著教堂成長,
卻沒有在任何縣史鄉志中看到這些記載,這一群設計事務所成員期許自己能多為台東付出,
自行籌措經費,自行搜集資料,自行整理記載這些老教堂的歷史資料,期望能在檔案室咖啡館展出,
並能前往10間老教堂的村落進行巡迴放映,雨耕聯合設計想做的不只是這些,未來還有台東國小通學路的計畫,
很欣賞他們的做事態度與原則,陸大哥說:「如果只是想從事商業設計接業,大可以留在台北會有更好的收入與發展,
選擇回到家鄉台東,就是希望能為台東做點什麼。」
原本要在新書中介紹這家很有理想與抱負的咖啡館,礙於印刷與篇幅的限制,沒有放在書中,
但很想讓大家知道這群為台東默默做事的人,也希望大家能支持這群設計人,
租下台糖倉庫的租金全都是用這群人自己的薪水,沒有任何補助或資金援助,
希望大家到台東可以去檔案室咖啡館給他們最直接的鼓勵與支持,讓他們可以繼續努力下去,
以下的文字介紹是原本想放在書中的文字,也分享給大家。(感謝w校稿與潤稿,讓文字更加流暢通順)
「某個層面來說,自己一直在做騙人的工作,先騙西部人來台東,再騙台東在地人留在台東工作,
接下來再騙台東人糖廠廠區可以活起來,最後再想辦法自己圓謊。」雨耕聯合設計的陸俊元半開玩笑的說著。
夜晚,台9線旁路燈微亮,偌大的糖廠更顯得昏暗,再往園區裡頭走,一群年輕人圍著烤火,幾個人抬頭招呼,
檔案室咖啡到了。
台東糖廠舊廠區目前約有大大小小53個空間,其中有3、40個空間是閒置不用的,雖然部份空間已有人進駐,
但許多人仍不知道台東糖廠是可以進入參觀的。早期,台糖是較被動的房東角色,閒置空間有人想租就租,
也許是存放摩托車的場所或是印佛經的倉庫,不會介入進駐者的營運空間狀況。目前進駐的人多以藝術工作者為主,
尤以木作為最,園區的氣氛已有巧妙的轉變。
2010年5月,雨耕聯合設計進駐,「說起來和台東舊糖廠的緣份也很妙」,2005年陸俊元還在西部時,
接受台北某事務所的邀請,幫忙到台東做調查,那時就已經把台東舊糖廠的每個空間描繪過,
目前事務所包括陸俊元等三個成員,都曾參與當時台糖廠區的案子,對糖廠的空間瞭若指掌,
只是沒有想到5年後會租下這個廠區使用。
一開始租下這個空間是做為下班後的私人聚會地點,因為設計事務所成員大多是外地人,
晚上需要一個公司以外的空間讓大家休息,或是公司事務做不完可以到這裡完成,結合所有想要與需要的因素,
便租下了。因為大家年紀都很輕,沒有足夠的資本,就發揮各自的專長設計這個空間。2010年8月對外開放。
「這個空間應該被開放,讓咖啡館做為台東人與糖廠之間的媒介。」
檔案室咖啡館開幕時以「煙囟下來自台灣各地的一群孩子」為開場主題,很多人好奇這個咖啡館要做什麼,
「能讓更多人理解這個廠區需要被關心,也能知道有一群莫名其妙的年輕人在關心舊糖廠廠區,愈多人好奇,
對檔案室咖館、糖廠園區、台東都是好事。」陸俊元說道。
2010年9月又承租隔壁的空間做為藝文展演場地,「台東不大,不代表台東不能存在藝文空間」,
抱持這樣的理念,冀望由民間的力量持續的舉辦展覽,
讓台東的孩子與家長能在吃飽飯後到台東糖廠來欣賞藝文展覽。
陸俊元說:「這二個空間是策略性的空間,主要讓廠區活化及希望帶動台東人文藝術力量,使之更活躍。」
舊廠區是日治時期建築,雨耕聯合設計接手時,咖啡館屋頂的鐵皮已由糖廠修繕,但閒置已久,變得又髒又可怕,
尤其二樓原是糖廠存放資料的檔案室,糖廠停產後,文件堆到發霉長蟲,原本許多要丟棄的物件,
事務所成員一一視情況保留,「能留就儘量留,有人力再去管理這些物件」,
租下這個空間還有另一原因是佔地不大,事務所成員可以集資分擔租金,
「我們養不起太大的空間,這間檔案室的空間在糖廠廠區中規模算是小的。」陸俊元打趣的說。
即便是後來租下的藝文空間擁有100坪,為了有效運用,做了可彈性調整的隔牆,
依照藝術家的需求而調整展覽空間,最大的使用空間為50坪,另外固定的50坪則是木作工班的工作區塊。
2011年1月1日的新年夜,應該是許多人放下工作休息的假日時光,事務所成員沒閒著,在二樓討論計畫,
陸俊元說:「2010年找了一筆經費想要幫台東老教堂建檔,這不是事務所的工作範圍,
但希望能逐年的建立起這些老教堂的歷史資料」。
台東的很多社區與部落都是伴隨著這些老教堂成長,卻不曾在政府的歷史記錄中出現,縣志、鄉志都不會看到這些記載,
但事務所認為這些空間與行為已經跳脫宗教,2011年年中期望能將這一些老教堂調查資料在檔案咖啡館展覽,
同時選擇10間老教堂所在的村落放映這些影音資料,讓每個村落的小朋友都可以看到其他村落的老教堂映象。
陸俊元回來東部開事務所時,並沒有想到要做這些事,本來只是回台東接建築空間設計的案子,
後來發現東部需要關心,便開始關注這塊土地。開始從西部調班底來這裡工作,
也開始有些志同道合的人主動詢問能否到事務所工作。
「如果單純的從事商業設計接案,那我們留在台北就好,台北也可能賺更多,
沒有必要留在台東,留在台東就是希望能為台東做些什麼。」
因為這樣的理念,事務所最近將注意力放在當地國小的「通學路」,思索「全台灣還有那些學校的學生走路上學?
現在的孩子對城市的記憶已經開始模糊,早上起床,放到車上補眠載到學校,醒來時已經身在學校,
晚上可能是安親班的車子接送,步行上學的記憶很珍貴」。計畫觀察通學步道在24小時內到底發生什麼事,
小朋友何時使用這條路上放學,引發什麼對孩子有幫助,讓小朋友從小就認識台東的城市,
並記下自己生活過的片段。「台東很可惜的不是缺人,而是這些台東的孩子長大後不回來台東居住生活,
也不是沒有人才,都外流出去,希望這個計畫讓一些台東的孩子,對這塊土地更有歸屬感和認同感。」
回到一樓檔案室咖啡館,吧台上沒有營業用的專業器材,餐飲價格也訂的不高,
所賣的各項餐食都是事務所成員家中有的食材,有什麼賣什麼,賣完了再換其他品項,
也許是茶山原生種鳳梨酵素,也許是鹿野的蜜香紅茶,也或許是單純的熱巧克力 60元,
也可能是印度奶茶 90元,送出來的餐點都附帶對台東的真心與誠意,
喝上一杯,會帶著暖意離開台東或心甘情願的「被騙」留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