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記不記得,總是常常聽到有什麼地方、或是地標建築,被稱為「最閃亮的珍珠」或是「皇冠上的寶石」等等。沒有想到,哥本哈根也有這麼一座被人暱稱為「黑鑽石」的建築呢!然而印象中,丹麥這樣講究簡約嚴謹的新教社會,好像很少跟華麗的鑽石聯想在一起。
從亞熱帶海島,想像斯堪地納維亞的哥本哈根,中間隔著的不只是重重的海洋與歐洲大陸,還有種心理距離的遙遠。在媒體上所看到的北歐建築風格,實際上親身體驗起來,到底有什麼差別?來到哥本哈根,我開始尋找答案;被稱為「黑鑽石」(The Black Diamond)的皇家圖書館新增建,就是我所邂逅的第一座重要的丹麥當代公共建築。
第一眼看到這「應該」閃亮的建築,照理說會讓人很驚艷,畢竟它的外號,「應該」讓它像鑽石切面一樣閃耀不已。可是這座於1999年九月落成的水岸新地標,其實在白日看來,樸實無華。
從亞熱帶海島,想像斯堪地納維亞的哥本哈根,中間隔著的不只是重重的海洋與歐洲大陸,還有種心理距離的遙遠。在媒體上所看到的北歐建築風格,實際上親身體驗起來,到底有什麼差別?來到哥本哈根,我開始尋找答案;被稱為「黑鑽石」(The Black Diamond)的皇家圖書館新增建,就是我所邂逅的第一座重要的丹麥當代公共建築。
第一眼看到這「應該」閃亮的建築,照理說會讓人很驚艷,畢竟它的外號,「應該」讓它像鑽石切面一樣閃耀不已。可是這座於1999年九月落成的水岸新地標,其實在白日看來,樸實無華。
不過就像北歐的其他許多事物一般,「黑鑽石」不只是拿來觀賞用的。一直要到走進其中,巡梭在各個樓層,體驗了空間的各種層次後,我才開始慢慢享受它的規劃方式。
在城市從春末的沁涼變得暖和的第一個週末,哥本哈根的夜深了,我迎著空氣中的微風走過橋邊的水岸,不經意間抬頭望見圖書館新增建映在河中流動的倒影,襯著一輪明月,這才豁然明白,原來這顆黑鑽石,是要在黑夜中,才會閃現光采,透出溫暖光暈來。
在城市從春末的沁涼變得暖和的第一個週末,哥本哈根的夜深了,我迎著空氣中的微風走過橋邊的水岸,不經意間抬頭望見圖書館新增建映在河中流動的倒影,襯著一輪明月,這才豁然明白,原來這顆黑鑽石,是要在黑夜中,才會閃現光采,透出溫暖光暈來。
那樣曖曖內含光的特質,此後在我前去尋訪丹麥當代建築的過程中,不斷重複這樣的主題。北國的設計者在設計思維上,似乎並不是一開始便著重在懾人的尺度或者營造出咄咄逼人的氣勢,讓使用者臣服於他們的設計之下;對他們來說,更重要的毋寧是使用者的舒適與心理感受,我在哥本哈根的許多地方,便都感受到這樣對於使用者的尊重與友善。
很多人以為北歐風格就是在外觀上使用很多自然材質、造型十分簡潔富有設計感、給人十分溫暖的感受、講究環保等等……不過,那些都已經是設計所營造出的「後果」。在這些丹麥當代建築上,我所感受到的是設計者為人們在空間中的處境所考慮的實用與舒適,那是設計真正的「前因」,包括眼前這座圖書館。
任何人進到裡頭,都會感覺到它的輕盈與容易親近。雖然是座深富傳統的知識文化典藏機構,但是新增建沒有沉重的歷史、富麗的古典風格。來到敞亮明淨的挑高大廳,停留一下,環顧四周,欣賞它開闊、迎向水岸的空間感吧!
很多人以為北歐風格就是在外觀上使用很多自然材質、造型十分簡潔富有設計感、給人十分溫暖的感受、講究環保等等……不過,那些都已經是設計所營造出的「後果」。在這些丹麥當代建築上,我所感受到的是設計者為人們在空間中的處境所考慮的實用與舒適,那是設計真正的「前因」,包括眼前這座圖書館。
任何人進到裡頭,都會感覺到它的輕盈與容易親近。雖然是座深富傳統的知識文化典藏機構,但是新增建沒有沉重的歷史、富麗的古典風格。來到敞亮明淨的挑高大廳,停留一下,環顧四周,欣賞它開闊、迎向水岸的空間感吧!
圖文參考